近年来,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注重运用好“四下基层”制度这个传家宝,深化拓展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,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,把联系点建成基层党建的示范点、改进作风的先行点、服务群众的连心点、推动发展的引领点。
坚持以上率下,分级分类“联”
突出全面覆盖。市委常委和各级党委(党组)书记率先垂范,带动班子成员在各自分管领域确定1~2个党支部作为联系点,456名各级党委(党组)书记和班子成员共挂钩联系村(社区)、“两企三新”等领域党支部541个,实现联系全覆盖。
突出统筹兼顾。充分考虑区域、行业等因素统筹安排,避免交叉重复。推动41名处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54个重点项目、兼任23家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,并根据人事变动或组织设置调整等变化,及时动态调整,确保工作不“断档”、职责不“缺位”。
突出典型示范。着力培育“先进”联系点,抓实“后进”联系点整顿提升,通过擦亮先进、转化后进、提升一般,推动联系点党组织全面进步、全面过硬。累计培育乡村党建示范点29个、社区(小区)党建示范点11个、机关党建示范点31个,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63个。
坚持挂钩服务鼎盛证券,区域协同“联”
集结组团服务。建立“1+3+6+N”组团式挂钩模式,按照中心城区富春溪组团、溪北洋组团,滨海新区赛江组团、白马港组团,以及生态旅游区穆阳溪组团、白云山组团的“一市三区六组团”工作格局,构建“市委—3个片区指挥部—6个组团—N个挂钩联系点”的四级组织架构。
集成区域联动。市委牵头抓总,各片区指挥部统筹各方资源要素和人员力量,实行“一月一例会、一季一联席、半年一分析、一年一总评”等机制,帮助找准定位、理清思路、补齐短板,打造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,培育产业链党委、片区联合党委、商圈党建共同体等党建联合体27个。
集聚力量下沉。精准选派586名“一书记三大员”和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,推动政策、资金、项目等向基层聚集。推动76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3200多名党员干部开展社区“双报到、双服务”工作,充实基层治理力量。结合“书记市长益企茶话日”“千名干部进千企”活动,组建10支职能服务队,打造6个组团服务基地,挂钩891家企业,开展“两进三问”行动,提供咨询服务4200多人次,解决企业难点、堵点问题500多个。
坚持聚焦关键,突出实效“联”
聚焦发展导向。围绕优势产业提质增效、重点项目攻坚突破、营商环境提档升级等重点工作,针对滨海新区、生态旅游区等不同片区,精准选派要素保障部门挂钩联系,推动福安在宁德迈向“万亿工业时代”中挑大梁、作贡献,在走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中作示范、当表率。
聚焦问题导向。开展“调查研究下基层、解决问题在一线”行动,推行“看现场、听汇报、问民情、查问题、谈思路、议举措”六步工作法,对一般性问题现场解决或研究解决,对成因复杂、解决困难的难题积案,列入组团、片区重要议事日程或提交有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。
聚焦民生导向。着力把联系点打造成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“连心点”,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下沉一线促发展、惠民生,落实“民呼我为”“接诉即办”等机制,记好“民情日记”,建好“民情台账”,帮助解决老旧小区改造、孝老食堂等重点民生项目280多件。
坚持常态推进,压实责任“联”
强化主体责任。将挂钩联系工作纳入各级党委(党工委)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,明确“五个一”工作机制,即挂钩领导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主题宣讲、每半年至少深入联系点开展一次调研走访或现场办公、每年至少参加一次联系点党内政治生活、帮助解决一个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、对挂钩联系点工作进行一次综合分析。
强化跟踪督查。建立健全工作落实情况“月通报、季督办、年考核”工作制度,对时限较短的重点工作立即督查,对时间跨度较长的重点工作跟踪督查;对工作滞后、推进不力的,严肃批评、坚决纠正;对消极对待、敷衍应付,甚至搞形式走过场的,进行通报问责,确保工作落实落细,实时推进。
强化“双述双评”。市委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,研究挂钩联系工作,严格按照目标责任体系,结合联系点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情况进行考评。每年组织挂钩领导向上级党组织述职、向挂钩联系点党员群众述职;组织联系点党员干部及群众代表,对挂钩领导的工作实效打分评议,考评结果与年终个人激励奖惩相挂钩。
(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委组织部供稿)鼎盛证券
鼎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